【反修例】BBC揭「光復上水」禍源 由中國模式說起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9/07/19 14:43

最後更新: 2019/07/19 15:36

分享:

分享:

號稱「光復上水」的反水貨示威活動,最終演變為激烈警民衝突,在指摘誰激進暴力、誰執法不公之外,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--為何新界北區的水貨活動多年來禁之不絕?BBC中文網分析指,問題源自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出了問題。

行動的組織者稱,有3萬人參加了「光復上水」遊行,警方則稱高峰期有4000人。但無論如何,這次衝突反映出水貨滋擾市民問題,已演變為深層社會矛盾。

BBC中文網引述專家認為,過去10年,在深圳與香港邊界穿梭的「水貨客」難以禁絕,究其原因是兩地不同稅制,造成商品價格差。

香港稅輕貨平 吸引內地人跨境購買 

當中,中國現行有18個稅種,既包括增值稅、消費稅、關稅等流轉稅,也包括個人所得稅、企業所得稅等直接稅。

相比之下,香港簡單得多,只實行利得稅(企業所得稅)、物業稅、個人薪俸稅(個人所得稅)3個主要稅種,消費稅也僅限於煙酒等少數商品。

號稱「光復上水」的反水貨示威活動,最終演變為激烈警民衝突,在指摘誰激進暴力、誰執法不公之外,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--為何新界北區的水貨活動多年來禁之不絕?

香港的稅種不僅少,稅率也低。以利得稅(企業所得稅)為例,中國內地徵收的稅率為25%,對於一些高新技術企業,可以減按15%徵收;而香港該稅稅率為16.5%,對於企業首200萬元利潤,降至8.25%徵收。

對於平均關稅稅率,中國在1990年代達到40%,之後不斷下降,到2016年,中國平均關稅稅率仍有7.8%。相比之下,香港作為一個自由貿易港,長期以來實施零關稅。

這種稅制下,產品在香港銷售更便宜,以iPhone為例,內地銷售的蘋果手機,盒上有小字標明「含增值稅及其他法定稅費︰約RMB1214」,這大致相當於兩者的價差。

中國靠高稅費增財政收入 谷投資撐經濟

而有價差,就有牟利空間,這是直接導致內地人南下香港買貨的主因。

關鍵是倡議改革開放的中國內地,為何仍要對企業及產品徵取又多、又貴的稅款?一切要由中國GDP增長模式說起。

中國一直以巨額財政收入維持巨額基礎設施投資,拉動中國經濟增長,在此制度中,稅費必然多且貴。

BBC中文網分析指,這種模式在過去數十年似乎很管用,造就中國經濟崛起。但上述學者分析,投資作為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,效率和效果都在不斷下降,甚至造成部分產能過剩;產業補貼則被美國等西方國家詬病,甚至成為貿易戰的誘因之一;而高稅收抑制了中國國內消費的增長。

專家直指,在當前經濟形勢下,這種模式似乎難以為繼,「如果不改變,中國經濟將失去動力」。

中國模式恐漸失效 成中國發展挑戰之一

高稅率更扼殺中國經濟發展活力。天津財經大學教授李煒光直指,過高的稅負對企業意味着死亡,可以稱為「死亡稅率」。

「不同稅制背後是不同的經濟模式。香港是『小政府、低稅負』的自由主義經濟體,高度依賴國際貿易;中國是『大政府、高稅收、高投資、高補貼』的國家資本主義。」專家形容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